理论周刊丨透视结构性就业矛盾



透视结构性就业矛盾

□ 陈建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结构性就业矛盾一直是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成为影响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这种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意味着出现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大学生就业难。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然而,不少年轻人发现,尽管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却难以找到与其技能相匹配的工作。除此之外,就业市场广泛存在的“35岁现象”,中等年龄的劳动者转岗再就业困难,以及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涌现等,更是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深刻变化。

需求收缩叠加技术进步冲击,是我国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就业市场的中等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在需求收缩期受到较大影响。中等技能工人通常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等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与耐用品投资消费的需求密切相关。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房地产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繁荣,而当需求增长放缓以及房地产供需预期发生逆转后,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往往会经历更大冲击,导致中等技能工人就业受到影响。

中等技能岗位的减少与高技能、低技能岗位的相对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加剧了就业机会的分化。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化应用,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先进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来设计、实施和维护新系统,从而推动了高技能岗位的增长。而且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工作性质。例如,许多传统工作被自动化取代,而新兴的高技能工作则需要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这种转变使得高技能岗位的数量相对增加,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增加,传统上由家庭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转为市场提供,促进了餐饮、家政清洁和护理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张。这些行业通常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例如,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加了医疗和护理服务的需求,推动就业市场对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需求上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一些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企业也愿意雇佣更多工人。例如,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雇佣更多的工人来完成简单的任务。

就业机会分化,实质上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高技能工人能够利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而低技能工人则往往从事一些不易被自动化替代的服务型工作。中等技能工人则面临被高技能工人替代的风险,导致他们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且,中等技能工人往往在职业阶梯中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位置。随着中等技能岗位的数量减少,中等技能工人难以向上流动到高技能岗位,同时也不愿意向下转移到低技能岗位。这种分化可能会使得中等技能工人面临更大的就业不稳定性。同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也导致中等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不均衡,强化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此外,结构性就业矛盾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和培训体系存在的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问题。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规模庞大,但是在适应经济变化和技术进步方面仍不够完善。从人才培养看,当前的教育体系是以知识分工为基础,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高度知识专业化和细分化,但往往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节。许多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也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与企业所需技能不匹配。许多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缺乏继续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尤其是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的资源供给不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不足,导致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难以适应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转变。这种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教育体系,使得中等技能工人面临更大的就业风险和不稳定性,加剧了就业结构的矛盾。

如果结构性就业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不仅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还可能引发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政府通过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培训项目,增加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的财政支持,帮助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工人获得更高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帮助求职困难群体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快速找到工作。政府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的角色至关重要,将提供岗位信息、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和心理支持等就业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助求职者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政府要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性、灵活性和可及性,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帮助求职困难群体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此外,政策应鼓励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和推动产教融合,以确保教育内容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协同。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课程的更新和实习机会的提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为推动产教融合,政府可以增加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并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实习安排。此外,建立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的沟通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将有助于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grow.liangstudy.cn/study/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