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继三明医改经验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医疗领域再迎重磅消息——放宽外商独资医院试点。
9月8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地试点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医院,有利于活跃非公医疗市场,增加医疗服务多样性。在市场开放环境下,提升民营医院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而一位不便具名的资深医疗从业者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虽然外商独资医院不是新鲜事物,但首次在政策面由三部委联合提出,从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而此次《通知》发布,利好三甲医院高水平医生执业流动,促进高水平医生收入提升,强化医疗服务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从而有利于减少医疗腐败,遏制带金销售。”
放宽外资独资医院试点
记者了解到,这不是我国医疗领域首次对外商独资医院开放。早在1997年,和睦家落地中国,国内首次出现中外合资形式的医院。随后,嘉会、妙佑等国外高端医疗机构进入中国,与国内医院合资办院,丰富国内的高端民营医疗市场。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体系外的有效补充。国外高端医疗机构进入中国,可满足部分国内患者对高端医疗资源的需求。但在没有商业保险支付的前提下,其医疗服务价格较高,超越普通百姓的支付能力。其在运营逻辑上,依靠高质量服务取胜,但在专家、技术、药品引进上,仍存在很多限制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中国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近28%。这意味着中国对于医疗相关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2014年8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就曾发布通知,在北京等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外,其他境外投资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设置中医类医院。
随后,2015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修订并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又将医疗机构列入限制类。直至2017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参与形式仅限于合资或合作。而2023年11月,政策再次放宽。国务院批准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北京开设诊所。
经过一系列医疗服务领域开放的探索,外资医疗机构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全国医院总数为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其中,民营医院26583个,占比近七成。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全国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以及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国医疗服务供需关系不断变化。而外资医院的发展满足当下国内对高质量医疗需求。放宽外资独资医院试点,顺应我国对外开放大方向的要求。此次《通知》由商务部牵头,旨在向国际表明我国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较前相比,此次政策开放范围更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基础上,新增天津、南京、苏州、福州和海南全岛等更多地区,让更多地方受益于外资医疗资源的引入。扩大开放的9个地区,从人员结构方面分析,外资企业分布比较多,有利于解决外资企业员工的医疗问题,推动医疗服务与国际化商保接轨。”徐毓才进一步分析称。
医疗开放新亮点
事实上,外资独资办医院是我国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一次重要实践。华经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放宽外资办医信号发出后,2015年—2021年,中国外资医疗机构的收入从约100亿元增至190.18亿元。
9月11日,董秘回复投资者提问表示,国家允许部分区域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有助于形成公立、民营、外资多元办医格局,有利于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供给体系,进而激发中资医院的内在活力。
在柏文喜看来,此次放宽外资独资办院,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外商独资医院的设立和高端医疗技术的开发,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增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和医疗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和就业机会,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居民的就业都是积极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更加明确具体,不仅明确了试点地区,还对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进行了细分,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徐毓才指出,“相比2014年的试点政策,此次新政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干细胞、基因工程等新医疗的许可。”《通知》指出,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在政策发布后次日,利好相关赛道企业,二级市场逆势拉升。9月9日,上证指数收盘跌1.06%报2736.49点,恒指收跌1.42%,但医药生物板块逆市走高。其中,A股涨超9%,收涨4%,港股康方生物涨超15%,涨近4%。此外,A股细胞和基因治疗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突然暴涨。、、等股价纷纷涨停。
对此,柏文喜认为,“吸引外资和促进投资,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医院和参与高端医疗技术开发,这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疗领域,促进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直接的资本注入和就业机会。”
随着试点城市经验的积累,未来外商投资医疗领域向全国范围复制亦值得期待。“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医疗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柏文喜称。
见习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