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法院:特色法庭护航“建筑之乡”健康发展

盛夏傍晚,夜幕低垂,蝉鸣声此起彼伏。武汉市新洲区某建筑物料加工厂灯火通明,运输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而就在半年前,这家建筑物料加工厂因某建设公司长期拖欠其400余万元货款不还,流动资金紧张。情急之下,该工厂向新洲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法院依法查封了该建设公司账户,督促其尽快还款。

不久,该建设公司负责人致电法官,“公司前不久接了一笔大单,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进度。账户被查封后,资金冻结,影响了工程进度。”该负责人称,法院如果能帮公司争取一点时间,回款后,公司一定马上还钱。

经进一步走访调查,执行法官发现该建设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常,在当地信誉良好,因部分货款未及时回笼,导致无法按时履行义务。


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调解(武汉新洲法院供图,央广网发)

新洲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迅速开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并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某建设公司承诺分三期支付货款,并以不动产作为置换担保,法院马上解封了该公司账户。

不到一个月,该建设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双方的生产经营很快步入正轨。这是新洲法院妥善化解涉建筑企业纠纷、护航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案子进入法院大门那一刻起,立案、审理、执行各环节,法官都会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努力把司法活动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新洲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后,法院依法采用暂缓冻结企业流动资金、优先保全等值不动产,提供反担保、资产置换等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涉案企业的压力。”

有“建筑之乡”美誉的武汉市新洲区,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70余家,二、三级企业660余家,建筑业从业人员21万余人。

如何更好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先行,锤炼提升“强主业、优服务”承载力。2022年4月,新洲法院将辛冲法庭转型为全省首家建筑业特色法庭,集中审理全区涉建筑企业案件。

“一直以来,特色法庭立足为建筑业全产业链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定位,以专业化审判主动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在邾城人民法庭庭长周杰看来,特色法庭既契合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相关要求,也顺应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在一起标的超千万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周杰仔细分析研究案件症结,最终通过调解的方式,促成被告一次性向原告支付工程款1400余万元。

“法官专业且负责,组织高效的调解,将诉讼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极大降低了企业诉讼成本。”原告某建筑公司负责人表示,法庭的服务让建筑企业更省心、省力。

深化改革,构建“法庭 工商联”“法庭 行业协会”“法庭 基层组织”等多元解纷格局,新洲法院将一批专业调解组织引入诉前调解平台,做实源头治理,筑牢重点行业领域类型化矛盾风险“防火墙”,近半数涉建筑业纠纷案件成功调撤结案。

“建议企业在协商工程分包时,明确各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及时签订书面合同,杜绝口头协议。”“建议企业针对各具体工程单独制作财务账本。”面对企业的更高需求,司法服务精准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今年7月,某工业园,新洲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建工纠纷案件,园区工业协会、多家企业旁听了庭审。庭审结束后,辛冲法庭副庭长魏芳就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宣讲,并为企业答疑解惑。

“审理了大量建工案件后,我们发现辖区建筑企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将‘法治夜校’搬进工业园区、企业‘家门口’,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魏芳介绍。

2022年以来,法庭共受理各类涉建筑业案件1100余件,涉案标的额27亿余元,依法确认和实现企业债权21亿余元。(董星星 邓爽 刘万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grow.liangstudy.cn/study/12878.html